西气“再添”东输,西气东输四线全面开工、有力保障能源安全
0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有力提升我国天然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开工活动以现场和视频方式在北京、新疆多地同步开展。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工程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将有效增强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输送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本世纪初以来,根据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西段、东段相继建成投产,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作为起步最早、管输能力最大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成为我国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之一,总输送能力770亿立方米/年,自建成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约7500亿立方米,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段建设。本次开工的吐鲁番—中卫段是该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全长1745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17县(市),管道年设计输量150亿立方米、增输改造后可达300亿立方米,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可有效畅通塔里木国产气资源后路,缓解西气东输系统冬季高峰月紧张负荷状态,保障经济社会用能需求及民生供暖需求。
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特点、难点、重点,全面推广和应用管道建设科技创新成果。首次大规模应用18米加长管,预计可减少焊口8000余道,环焊缝降幅达33.3%,有效提升管道本质安全;全线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DR),实现检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存储数字化;推广大口径管道双连管施工法,单公里节约焊接工期4天,大幅提高施工工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配套设施与在役管道并行铺设,优先利用既有道路和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