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信息

辽河油建一公司加强基础管理调查

发布人:李月红 2011-09-06

借事升级

今年一季度,外部市场施工的76个班组在项目、人员、设备、机具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却存在差异,有的差距还不小。

有施工地理环境、队伍分散程度以及业主对施工工期要求不同等原因,但都与施工管理密切关联。

推行“全员精细管理”,采取“突出差异化组合、优势互补的兵团式大整合”和加强“小、远、散”项目机组管理等形式。

培育基层浓郁的“精细管理文化”氛围,实现延伸基层管理的目标,进一步夯实施工机组基础工作。

 

金海班储罐预制操作法,将进入现场前准备阶段到完工清场细化为4环19步,使原来用时35分钟的环舱板排版仅用9分钟完成。

这是辽河油田油建一公司推行“全员精细管理”以来取得的成果之一。这表明,这个公司18个专业化公司76个施工班组的找不足、强管理、挖潜提速工作已见成效。

认识

全员精细管理不搞不行

油建一公司主要从事大型管道安装、地面建设、油库安装等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现已形成以“五大主营业务”、“五大区域市场”为基础的施工组织格局。目前,公司驻油区外项目部有40个之多,分布在国内24个省、市以及国外阿尔及利亚等地。

随着EPC、PMC模式的形成,外部基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严峻形势面前,这家公司在每个工程上采取“突出差异化组合、优势互补的兵团式大整合”和加强“小、远、散”项目机组管理等形式。公司一位管理者说:“我们对基层施工班组进行了综合性调研,发现班组间在施工质量、速度、效益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的问题。经过分析认为,新的项目机组管理形式对每个施工队、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到‘全员精细管理’,才能实现高效运行。”

于是,“全员精细管理”在18家专业化公司的76个作业班组中展开。

行动

全员精细管理是每个人的事

如何让人人积极参与其中,这个公司确定了正确的突破口,选择了有效载体,使“全员精细管理”得以高效运行。

规范管理,建章建制。组织基层班组全员参与,全面分析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六大类100种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相应修正和完善了制度细则374项,编制管理流程942个、管理岗位工作标准54项,重新确定17个岗位工作标准,制定标准化体系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形成执行界面清晰,权责关系明确,各项精细管理活动领导重视、上下呼应、齐抓共管,活动有章有序,组织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

班组争先,岗位创效。通过建立“班组创效奖励机制”,坚持“小改小革经验分享”等形式,鼓励基层班组员工岗位创新创效。今年前7个月,外部市场施工班组累计上报小革新60余项,实现挖潜增效近180万元。在7月结束的大庆—锦西原油管道工程第五标段清河定向钻大型河流穿越施工中,采取“一管双拖”方式,将输油管道和光缆套管同时进行定向钻穿越,创出国内最长定向钻穿越段水平实长1629.31米的好成绩,节约施工成本240万元。

结合实际,一事一策。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合理组织各项目生产运行,有针对性地安排施工方案。在广东惠州燃气管道工程施工中,针对70%的施工作业带位于山区,部分地段管线几乎处于高线垂直敷设状态的实际,采用沟上组对、焊接、探伤、防腐一条龙的施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作业难题,实现16.6公里管线通球测径一次成功。而在塔里木沙漠腹地的塔—轮复线管道施工中,投入160人设两个机组,共用一套自动焊设备,采用流水作业法,取得提前45天完成任务的佳绩,被业主授予标杆队。

升华

全员精细管理入心见行

员工对岗位的忠诚度、责任感是精细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个公司以培育基层浓郁的“精细管理文化”氛围,来达到 “以无形促有形”,进一步夯实施工机组基础工作的目的。

半年多来,公司先后开展“全员精细管理” 板报和漫画征集、小故事征集、理念征集等多项活动,引导每名员工正确处理“单位与个人、个人与岗位”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基层单位精细管理理念的推广和普及。

在大力营造精细管理文化氛围的同时,公司推进精细管理共享性建设。在施工项目、机组、班组、岗位上建立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网络体系,逐步分片组织由基层单位参与的“精细管理经验共享”研讨活动,通过对典型经验的评选和择优交流,引导和鼓励各单位及员工努力研究和探索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为原则,不断开拓创新,多出精品经验,有效地指导、推广、规范精细管理工作实践。

“工法上的效率,能让省下的时间变成效益。”这是铆工金海的岗位创效格言。他总结的“金氏操作法”,就是将进入现场前准备阶段到完工清场细化为 4环19步,使审图、划线、检验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以分钟为单位,将原来的粗放式、随意性很强的施工操作,精确到在规定动作、时间内完成。

“金氏操作法”尤其在大批次、单一性的施工运行上,劳动工效更为显著。在广东炼油项目施工中,运用“金氏操作法”,一个岗位操作工人就担负了12具储罐的盘梯等1.36万块附件下料任务,工件尺寸全部达到零失误,盘梯安上后严丝合缝。

现在,“工法效率”理念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已融入这个公司每名岗位员工心中,并见诸于行动。

  来源: 中国石油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