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武汉重视地下管道的保护工作 综合管廊势在必行

发布人:朱文鉴 2015-06-19

   “输电线路就像住户,仅各种监控等‘软装’就是500万元一公里。”近日,武汉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总工程师田智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不是所有的供电管线都能像东湖隧道的700米电缆一样“享受”这种地下隧道的保护。由于造价高,只有非常重要、等级比较高的线路,才会通过地下隧道这种方式,让电缆更加安全。  
    武汉市现有地下的高压输电线路600公里,配网低压线路遍布三镇,目前已经花巨资对14条共34公里地下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了保护,投入高达1.7亿元。未来,武汉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更多地下电缆进行类似保护。  
    此外,武汉还有供水管道6000多公里、排水管道5700多公里,天然气管道超过6500公里,这些地下设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埋在地下的管道也并不安全,近年来地下管线被破坏的情况时有出现。长江商报记者日前从供电、供水等部门了解到,为了确保这些地下管网的安全,他们也绞尽脑汁,高科技手段频出,希望能够降低外力对地下管线的破坏。  
A 电缆“住”豪宅  
    一进入隐藏在街心花园的入口,顿觉门内门外是两个世界,喧嚣炎热被屏蔽,已经是六月天,可凉意一下子蹿了上来。  
    下到被供电部门称为东湖隧道的700米电缆通道内,可以看到胳膊粗的3根电缆并排排列,顺着通道向水果湖湖心延伸,水泥构筑的隧道内,各种监控设备一应俱全。可以360度旋转的监控镜头、测温测湿度的仪器,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除了偶尔会有水声,就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声音。田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条隧道位于水下6米,原本输电线路横跨东湖,在进行水果湖隧道建设时,一并进行改造进入水下。  
    输电线路上方一米处,每隔3米,就有一个悬空的红色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器。“线缆位于水下,一旦起火赶到现场都需要时间,所以防火相当重要。”武汉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运检班班长孙长群说,水下700米的隧道,也被两道防火门隔成了三段,每一道门都能自动关闭以应对突发状况。  
    田智介绍,2011年1月,东湖隧道内的输电电缆智能监控系统正式投用,700米长的隧道也是武汉市第一条能够被实时监控的水下(地下)电缆隧道。在离该隧道数十公里的武汉江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监控室内,可以清晰地看到隧道内的供电、照明、通风、排水等各种情况,一旦检测量超过报警值,系统会立即输出报警信息,监控员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监控终端远程调控通风、排水,暂时管控现场情况,为现场排查故障赢得宝贵时间,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田智回忆,2013年暴雨期间,凤珞隧道由于地上周边的小区被淹,压力增大,管道的入口处被冲开,管道内的水泵抽排水能力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放在没有安装监控设备时,八成要一直等到停电,供电部门才能反应过来查找故障点、抢修,但有了监控后,供电部门很快就派抢修人员到现场解决了问题。  
    工作人员表示,不算隧道本身的成本,仅仅是当成一个房间的“软装”,里面全部的监控设备,以及维持其运转的设备,这些输电线路每公里的成本就高达500万元。可以说,完全是用豪宅将这些高等级线路严严实实地保护了起来。  
B 34公里地下电缆可监控  
    长江商报记者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了解到,类似东湖隧道这样可以实时进行监控的输电电缆隧道,目前已经建成14条共34公里,最深的位于地下20多米,最长的长达八九公里。按照每公里500万元计算,目前武汉在这一块投入已达1.7亿。  
    武汉电网现有35-220千伏输电电缆线路600多公里,分布在武汉市中心城区、新城区8494平方公里范围内。低压配网的输电电缆更是遍布三镇。“未来,根据实际情况,更多电缆将可得到实时监控。”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何花费如此之大的成本来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透露,目前武汉正处于城市开发密集期,城市施工严重威胁电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因城市改造,输电线路由地上改入地下的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智能监控,一旦地下线路被破坏,抢修人员查找故障点、进行抢修恢复都比原来在地上要复杂得多。”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什么样的线路才能享受如此高等级的保护?田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电压等级越高,所起作用越重要的输电线路才会得到这样的保护。比如,一些重要枢纽区域要确保不能停电,这些区域深埋地下的输电线路就会用隧道的形式进行保护。此外,等级越高的输电线路受到的保护越好,田智补充道:“道理很简单,1条10千伏的线路受到破坏,影响的可能只是周边一小片区域的用户,而1条220千伏的线路受到破坏,波及的区域可能就是一大片,在这种情况下电压等级越高的线路,保护越是要小心。”  
    “不是供电部门想对哪一段线路进行改造就可以的。”田智表示,大部分的电缆隧道,都是和城市改造工作一并规划设计的,不可能单独破路来进行输电线路隧道的建设。而更多低等级的输电线路,则是埋在地下1-2米的电缆沟内,上覆盖板,并且打上标识,提醒周边人员不要对线缆造成破坏。  
C 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成趋势  
    除了供电线路,供水、排水、天然气在城市地下,都有不少于6000公里长度的管道,面对密集的城市施工,它们得到怎样的保护?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向长江商报透露,该公司地下管网总长超过6500公里,包括高中低压管道。其中高压管道一般采用钢管,最大管径为711毫米,进入城区后的中压管道有钢管和PE管,钢管的耐压性较好,多数用在主干道等区域,PE管的柔韧性更佳,一般使用在庭院等区域。使用何种大小管径的管道,还要考虑到该区域的用气负荷和流量,管径从63毫米到200毫米不等。  
    为了确保这些管道的安全,武汉市天然气公司有600多位天然气管道巡线员每天巡线15-20余公里。除了传统的人工巡线,该公司还设立了两个调度中心,采用先进的SCADA输配管网远程监控系统,对天然气高压管道实施监控。该系统用于遥测、遥控、遥调、遥讯天然气管网和各远程站点的运行,通过适当的通讯系统,利用安装在各远程站点的远程终端装置采集各类不同的工艺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并对管网进行远程控制,保证天然气安全、稳定、连续的输送。同时向与管网运行相关的管理部门传递和交换信息。当高压管线发生泄漏、达到一定程度时,该系统能自动采取关闭措施。每年用于保障燃气运营安全的投入超过亿元。  
    而武汉市的供水、排水管道加起来更是超过10000公里,最大的排水管网为箱涵,如黄孝河箱涵,达到宽5.8米、高3米的程度;而最小的管径直径只有100毫米。在保护管道方面,水务部门同样离不开人工巡查,但同时也有各类高科技手段,如排水方面利用声呐等管道窥探设备对部分排水管涵进行检查、供水方面通过GIS、GPS等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管网巡线设施抢修维护的实时动态管理等。  
    武汉城建委相关人士说,地下管道的保护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今后城市进一步向外延伸时,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有可能成为发展趋势。虽然老城区破路改造不易,但是在向新城区发展的时候,可以考虑提前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道共同沟,各种管线按强弱电分离、水电分离、防火等级不同进行分仓的原则各自独立分层布置,加上各类监控网络,提高综合管沟内各种设施的使用寿命。(本报记者 徐靓丽)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