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共同管沟"之痛:重庆投资74亿开建地下综合管廊

发布人:朱文鉴 2015-05-04

2006年我市建成了全国第三条共同管沟 但因难收回建设和管理成本难以辅开建设

茶园新区2006年建成的共同管沟。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上方方孔是检修人员的工作通道。

    媒体报道,我市的江南新城地下综合管廊五年建设规划已经确立,江南新城的地下管廊全长82.8公里,总投资约74亿元。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实施后,市民讨厌的“拉链式马路”建设怪圈有望杜绝。

    重庆茶园新区在2006年3月已经建成了一条类似的“共同管沟”。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建成的第三条共同管沟,各地前来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但就是这个被普遍叫好的地下工程,在此后的近十年间,并未在我市得以推广。是什么阻碍了“共同管沟”的复制?

    近十年未开挖过的管道

    这条2006年3月建成的“共同管沟”,全长5.4公里,具体位置是长生中学到通江大道的地下。当时的“共同管沟”是在道路两侧修建的,共花费了8000万元。茶园新区当时为什么会建这条“共同管沟”?晨报记者2006年采访过此事,新区时任负责人表示,“开膛破肚对城市造成的干扰和破坏实在太大”,茶园新区因为城市格局是“新”的,开挖共同管沟不涉及拆迁,建设成本较低,今后作用很大。

    晨报记者昨天来到了茶园,这条共同管沟的一个出入口位于刚建成的茶园“江南换乘枢纽”旁,周围还有很多地块尚未建设,这显示了当年建设共同管沟的前瞻性。从这个出入口进去,沿着一个不到一米宽的通道,下到了寒气袭人的共同管沟内部。共同管沟的内部剖面呈4米高,2.6米宽的长方形,一条600毫米粗的给水管道架在洞内地上向前延伸。

    管沟的半空,左右两侧分别是强电和弱电走廊,电力线和通讯、广电电缆从特制的孔洞中穿过向前延伸,就算是水管不慎漏水,也不会泡到电线。几大通信运营商的管线各不干扰,管线上写着几大运营商的名字,密密麻麻。“燃气和污水管网,因为有危险性,就没有设在共同管沟里面,它们就在这条管道的外侧,并排着的。”茶园新区管委会工程部刘小兵指着沟外面说。

    由于没有直接接触到泥土,不会被挖掘机挖到,也不会受震,多年来这段水管都没有发生过断裂事故,这段路更没有因为水管而开挖。“这些管道都埋在里面,建设初就考虑了防震,就算地震来了,只要地震强度不是太大,城市设施还可以安全运转,这也是共同管沟的优势。”刘小兵说。

    地位尴尬的“共同管沟”

    看上去很不错的共同管沟,投入使用后,就遇到问题了。

    “我们这个共同管沟,相当于一条高速公路,以前你走的是老路,费油费力影响大,现在走高速公路,节约时间节约金钱。但是高速公路要维护就要收费,如果这个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那谁还敢来修高速公路?。”茶园新区管委会城管部蒋宁说,“除非财力已经强大,否则动辄几十公里的管线,真是建不起。”

    茶园新区最初修建这条共同管沟是有商业模式的,形成了盈利模式就可以复制,继续建设新的管沟。蒋宁说:“水和电,这两个单位的管线走里面,我们基本上收不到钱,你是求他们进来;通讯这几家,我们收到的钱也不多,和我们最初设想的收费数额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一年收到的钱连资金利息都不够付,哪里还有滚动发展的可能。”

    蒋宁说,管线一旦铺设进去,就不可能更改了,就算对方不付费,也不可能让对方把管线迁出来,而这条管道如果建成了不把管线放进去,那更是个笑话。所以,在和铺设管线的单位议价时,修建方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没什么筹码,最终收到的钱非常少。

    除了一些垄断单位,有没有社会单位租用这个共同管沟呢?“有一两家租用了一两公里敷设电线,但是租约是一年一签,我们同样很担心下一年还收的到钱不。”

    投资回报难是推行难的症结

    不光是茶园新区,实际上,早在2004年,渝中区在建设CBD的时候,就尝试为解放碑所有的弱电做了一条“地下共同管沟”,当年负责这条沟修建的市政分管领导,对这条沟也是一肚子苦水。

    “当时是政府筹集专项建设资金和土建费来做这件事情,为的是CBD有个好形象,不要反复开挖,让几家管线单位自己报自己需要在这条沟中间占几孔,结果每一家都要得非常多,感觉是把未来100年需要的线都考虑进去了。”她说,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任何一家都不愿意付费,并表示如果要付费就不进去,将来要怎么挖还是怎么挖。市政部门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最终只有放弃收费。因此,大家都称赞的地下工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铺开。

    按照本次规划,江南新城地下管廊全长82.8公里,总投资约74亿元。这个数字在每公里造价上已经数倍于当年茶园新区的共同管沟,可谓是巨额投资。目前已知的投资模式是“部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国家、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和建设业主按比例进行分摊,并有望获得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据报道,为进一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住建部今年4月份刚在珠海举办了培训班,并明确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5月末出台,将成为从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依据。不过,最近刚建成的河北郑州地下综合管廊,已经传出了对“每公里投资上亿元到底值不值”的讨论声。看来,建成后收到维护费,是地下管廊能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在我国水电气通讯有线电视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租借费维护费可能成为地下管廊建设的待破死结。

    共同管廊与共同开挖

    巴南区2012年也提到了建立地下管廊的计划,但这一项目也迟迟未能上马。他们转而推行了更为经济的“合并开挖”,来缓解拉链门问题。

    巴南区在2012年出台了区级的《城市道路占道开挖管理办法》,即区市政局建立一年两次申报挖掘计划,不申报的,市政部门不发开挖许可证,申报了也要合并开挖。巴南区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27家单位提出了75项道路开挖占用申请,其中14项纳入了合并实施,11项被否决了,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经过这样的审批制,巴南区2013年的占道开挖比2012年减少了一半,而且每次合并了的大型开挖活动都要开通报会。另外,巴南区还收取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恢复暂收款,建立了设施恢复验收制度和信用登记制度。

    同年,市市政委也确立了市级市政道路开挖一年两审制度,主干道旁的开挖开始减少,开挖的随意性也减少了。

    他山之石>

    日本

    多家单位分摊维护费 

    1963年,日本政府推行共同管沟建设时,初期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共同管沟牵涉到众多管线单位,难以达成共识。1991年,日本成立了专门管理部门,建设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建成后,政府分担一半以上的管理维护费用,其余部分由各入沟管线单位分摊。

    德国

    多家企业参股经营

    各城市都成立了“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为弥补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投资不足的问题,德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都由多家企业参股共同经营。

来源:重庆晨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