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平山堂泵站地下顶管正式施工 50吨钻头如“穿山甲”削土为浆

发布人:朱文鉴 2015-03-18

地下顶管正在施工

地下顶管内部


记者 姜涛

通讯员 周炫辰

阅读提示

昨天,平山堂取水泵站地下顶管正式施工,重达50吨的庞然大物泥水平衡机已吊至巨大的沉井里,工人师傅们正在清理洞口;比人一举手还要高的预制管件也一节节地排放着,准备随时往洞里输送。机头上红外线纠偏仪也早已锁定了目标,在地下9米深处,从出水井到进水井400多米的地下长龙误差只能在20厘米以内。

只见一声令下,巨大的圆柱状的泥水平衡机开始轰鸣起来,泥浆从管件上的皮管里源源不断地抽了出来。

42天内分秒不断

50吨钻头地下6米削土为浆

在地下9米的工作坑内,顶管施工于3月13日傍晚正式开始,20名左右工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泥水平衡机,因为施工的特殊性,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将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轮流施工。

扬州水投集团的周工告诉记者,这次采用双排长度2.5米、内径2.7米的钢筋混凝土顶管,从农科所处工作井由西向东横穿扬子江北路至汇金玄武酒店处接收井,单排434米,双排共计868米。

记者看到,庞然大物似的圆柱状泥水平衡顶管机钻头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刃具,呈现出如蜂窝一样的齿轮状,削铁如泥,削土为浆,而后方发力的千斤顶又粗又大,每根都有200吨推力,6根千斤顶以1200吨推力推进有120个左右小刀头的顶管机头,通过机头的钻进一节一节地推进顶管管节,在顶进的过程中,注入膨润土和水来润滑管壁以及平衡土压力,把顶管施工对路面沉降的影响缩小至最低。

周工打了个比方,这1200吨的推力就相当于100辆轿车同时发力往前拱进,不能有丝毫偏差,为了确定顶管施工与设计轴线完全一致,利用激光经纬仪将其角度调整到设计轴线后映射在机头的标靶上,从操纵台上的显示屏直接观察机头中心与设计轴线的偏离值,做到随偏随纠。“机头上的摄像头可随时将偏差和掘进情况反馈到控制中心,电脑自动跟踪矫正。”

特别关键的是,在长达42天的连续施工中,它需要的推力达1200吨,功率达5000千瓦,也相当于650架15P空调在同时使用,高压电源一秒钟也不能中断,否则泥浆与管件牢固粘连,将再也无法推进,前功尽弃。

由于没有采取明挖河道的办法,不仅节约了大量拆迁费用,而且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每天可掘进15-20米,是明挖速度的3倍。

制定严格应急措施

路面如下沉将加铺钢板并灌浆

由于是从唐郡地下6米深处沿线穿越扬子江北路至平山堂泵站,向西再穿越200米到沿山河,地上是居民小区、繁忙道路和风景区,工程指挥部特地制定了严格的预案,他们共设计了多种意外情况,即顶管穿越扬子江北路沉降(或隆起)时、顶力过大时应急措施。

工程部孙副主任告诉记者,万一由于施工不慎或其他因素造成扬子江北路路面沉降(或隆起)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立即采用30mm以上厚钢板进行铺设,并在钢板前后安装减速带,派专人指挥交通。确保车辆正常通行,待此段顶管顶进结束,立即对路基下面土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然后按照原有道路的路基及路面要求进行修复。

施工前为防止因停电或设备故障引起顶管停顿时间过长而引起顶管摩擦力剧增,应采用备用电源,万一停电,必须及时启用备用电源进行施工。另外,容易引起故障的设备、配件(如泥浆泵、注浆泵、油缸、柱塞泵、阀门、电器元件等)必须有足够的备用品,万一由于施工、设备、用电等原因引起顶力增加,造成后靠背不能满足顶进要求时,必须及时果断采取措施,立即对后靠背进行压密注浆或高压旋喷进行加固,换用大的钢制后靠,并将钢后靠与混凝土井壁用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填实,尽快恢复顶进。

高科技智能机器

庞然大物如“穿山甲”一般

泥水平衡强力顶管掘进机,主要由顶管机、主顶设备、注浆泵、排泥泵、垂直运输机械等组成,庞然大物如“穿山甲”。

这台顶管掘进机除了钢筋铁骨般粗大的钻头之外,就是各式各样的按钮,它集机械、液压、电控(含PLC)、激光和测量等多科学技术于一体,适应于黏土质、沙土及含小颗粒砾石、卵石等多种土壤条件。在土层中能自动平衡切削面土体压力、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操作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由于泥水管道输送弃土的作业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所以施工进度较快。

顶管开挖法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引起的地面沉降也比较小。与其他类型顶管比较,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所以,它适宜于长距离顶管。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也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

顶进操作程序:在确认管节拼装良好并经验收合格,所有机械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即可开始顶进。包括:打开旁通阀(此时止水阀关闭)启动排泥泵启动进泥泵刀盘运转打开止水阀关闭旁通阀主顶油缸顶进。

操作时,机内操作人员和机外操作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利用管内外的通讯工具及时联系,步调一致,避免出现操作混乱。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日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