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综合管廊”如何帮马路拉上“拉链”

发布人:文鉴 2014-06-22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在全市23个区域推广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的“综合管廊”,解决“拉链路”、路面反复开挖问题。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中,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简单地说,多种管线进入地下,维修人员可以在廊道内动工。维护时不需要挖开地面,检修时不会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因此,它被认为是解决“拉链路”问题,集约地下空间资源的新办法。

一直以来,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管线设施各归其主,一些路打完路面补丁后,水、电、排污、通信紧随其后“毁路”,甚至反复“开膛破肚”,严重影响民众出行。“拉链马路”也被“誉为”中国的一个特色,虽饱受民众诟病,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出了问题不得不修,而一修便要拖延多日,阻塞多日。所以即使带来很大不便,民众只能“哑忍”。修还是要修,如果能修得“不动声色”,那就是皆大欢喜。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管道规划“欠债”太多的现实中应运而生的,在我国北京、上海、福州等不少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回到广州,综合管廊如何不负众望,履行终结“拉链路”的使命?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增强“综合管廊”的“威力”。对于新道路的规划建设,必须强制要求新铺管道“入廊”。法律法规在这方面要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另外,管廊除了电力、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外,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管道预留足够的空间,同时规范管道分布,形成科学布局。

其次,综合管廊建设要多利用原有管道,尽量避免重新开挖,一来激活了原来的资源,节约了成本;二来避免再次扰民。

最后,综合管廊意在解决九龙治水问题,但是否还能借助科技的翅膀解决更多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各类管道深埋于地下,管理及监测极不方便。一旦水管爆裂、煤气管断裂等情况发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锁定位置、修复管道,给民众生活带来不便。此前便有专家建议,城市应尽早开发地下管网电子地图信息系统,方便查找地下管线。管网种类、分布、管径、维修记录、管道上下游情况将一目了然。用这种“电子地图”对相关区域地面井盖进行编号,使井盖拥有自己的识别信息,有关人员能对地面井盖进行定位跟踪。地下电子地图能否在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中得以体现,值得相关部门斟酌。

来源:广州日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