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长江定向钻穿越再创世界新纪录

发布人:朱文鉴 2013-05-29

管线发送。

长江定向钻穿越工程应用改性环氧玻璃钢管道防腐。

▲中石油管道局穿越公司党委书记崔华慰问员工。

▲欧洲钻井承包商协会技术总监、卢卡斯公司总经理克鲁斯到长江定向钻穿越现场调研。

中石油管道局建设者欢庆穿越成功。

编者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荡着亿万中华儿女为之激情奋斗。在中国石油的油气管道建设大军中,有一支专门从事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的管道特种兵,他们也有一个梦想———做大做强做专定向钻事业,保障国脉能源通道大贯通,并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最 终 标 立 世 界 第 一 穿 的 “ 穿 越 梦想”,执著于这一梦想,他们在过去28年来直面挑战,勇为人先,锐意创新,砥砺拼搏,不断创造着定向钻穿越施工领域新业绩,向梦想一步步地靠近,助力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5月21日4时6分,当预制管道从江阴市利港镇的长江岸边缓缓破土而出,整个施工现场一片欢腾。中石油管道局穿越公司以E PC方式承建的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泰兴—芙蓉段长江定向钻穿越一次回拖成功,创造了管径711毫米×长度3302米定向钻穿越世界新纪录,这是我国油气管道定向钻事业的一次新的重大突破。

承担此次穿越施工任务的中石油管道局穿越公司,是国内装备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水平定向钻专业化公司。他们曾经在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陕京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国外众多大型油气管道建设中屡建奇功,先后多次成功穿越长江、黄河、松花江、钱塘江、珠江、尼罗河、伊洛瓦底江等国内外大型河流。由此,这支专业化队伍获得了“中国第一穿”的美名。

穿越公司以服务保障国家能源通道建设和中石油重点工程建设为己任,不断引领定向钻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他们始终是国内外大型河流双向与单向穿越纪录的保持者。特别是在最近短短5个月时间内,他们一次次超越自我,成功创造了3项定向钻穿越世界纪录。此次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长江定向钻穿越创造的世界新纪录,已是中石油管道局穿越公司创造的第7项世界纪录。

挑战成就梦想

穿越人的梦想是服务保障国家能源通道建设与中石油重点工程建设。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将如东LN G接收站天然气输往苏南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连接的重要工程,该项目北起泰兴分输站,南至芙蓉分输站。根据线路总体走向,项目的三期工程在靖江与江阴之间需3条管线穿越长江,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包括1条直径406 .4毫米成品油管道(C线)、2条直径711毫米天然气管道(A线、B线)。三条管道的穿越长度均为3302米,全部由穿越公司负责实施。

此次实施的管径711毫米管道穿越3302米中等口径、超长距离管道的穿越,施工难度与风险极大。

穿越公司正是在这一个个“世界穿越史上绝无仅有”的工程建设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2003年公司重组伊始,集中优势兵力会战西气东输一线,成功完成36条穿越中的32条和苏丹尼罗河两穿。

2004年,完成忠武输气管道33条河流穿越任务,成功实施甬沪宁平湖滩海穿越,创造海上定向钻穿越长度1999米世界纪录。

2005年,西部管道仁寿山穿越,开创了国内大型山体穿越先河,拓展了定向钻技术应用领域。

2006年,泰国项目15穿用时不到5个月全面贯通,得到美国白克德监理公司的高度好评。

2007年,首次应用对接穿越技术成功完成钱塘江穿越,创造了定向钻穿越管径813毫米×长度2454米世界纪录;印度项目K IM河穿越一次回拖成功,填补了国内直径1219毫米大口径管道穿越业绩空白。

2008年珠海磨刀门水道穿越,创造了定向钻穿越管径660毫米、长度2630米世界纪录。

2008年-2009年,中亚管道伊犁河穿越,提前工期一个月实现A、B双管双线贯通。

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成功攻克“世界级穿越难题”,确保了中俄原油管道按期贯通。

2011年,中缅管道伊洛瓦底江穿越,仅用86天全面告捷。西气东输二线,承建完成了干线8条难度最大的1219毫米大口径穿越工程,以及支干线50条河流穿越任务。惠银线黄河穿越,仅用20天就成功破关。兰郑长长江穿越,历经449天成功突破长江天堑。

2012年,成功穿越营盘联络线大辽河,创造了定向钻单机穿越管径711毫米管道、长度2480米世界纪录;长呼管道黄河两穿,确保了项目全线“9.30”贯通投产;广深支线潼湖水网(2)穿越,一次回拖成功。广南支线龙江河、中缅管道5号海沟气管道、伊拉克马萨布拉姆渠穿越工程相继奏凯。

2013年3月,靖江—江阴成品油过江管道长江定向穿越工程一次回拖成功,创造了管径406.4毫米×长度3302米定向穿越世界纪录,一路走来一路歌,穿越公司在不断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的道路上,步履更加坚实。

创新驱动梦想

穿越人的梦想是引领定向钻行业的技术进步。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穿越公司在总结C线过江成品油管道穿越的基础上,结合此次B线的施工实际,成功应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助力工程顺利实施。在复杂工况下采用双机作业,减少施工风险;优化泥浆配方,提高泥浆的稳定性和流变性,加大泥浆排量,提高携砂能力,保证了钻进速度和井下安全;离心机的采用提高了泥浆的净化能力;创新采用新钻杆,提高了安全性;改进扩孔器的结构,使其更加适应地层的需要;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合理采用河流作为发送沟,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采用改性环氧玻璃钢对防腐层加以保护。

“穿越的圆满成功,是与全体参建干部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分不开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执行力。”工程的项目经理介绍说。工程建设严格执行“7S”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卡制度,同时将南岸与北岸两个施工机组明确主辅机组统一指挥,确保了施工方案的执行力,实现了施工全过程受控。

穿越公司多年来在工程建设中总结出精湛的穿越技术。目前,对接穿越技术应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完成20多条长距离复杂地质穿越工程导向孔作业;拥有多样性能泥浆配方,实现施工环保;成功突破了卵砾石、岩石层穿越禁区,而后攻克了砾岩、花岗岩、石英岩等岩石地层;可解决大口径、长距离砂层穿越不易成孔、扩孔抱钻、回拖摩阻大等施工难题;回拖工艺工法掌握有“四接一”、“一孔多管”、过渡缓冲、配重降浮和滚轮发送等回拖技术;施工机具研制有新突破,自行研制了板桶一体式轻量化扩孔器、全封闭浮筒式扶正器,改变了过去大批进口的局面。

坚挺支撑梦想

穿越人的梦想是把定向钻业务做大做强做专做坚挺。

“把定向钻业务做大做强做专做坚挺”是穿越公司的企业理念,更是穿越公司多年的工作实践。“坚挺,就是困难面前无所惧,攻坚克难勇向前。”穿越公司负责人说。

中石油集团公司领导近期就加快发展定向钻业务指出,定向钻业务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管道局等施工企业要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管道局领导明确表示,要把定向钻业务做大做强做专,大力支持穿越公司与国际知名同业公司及定向钻关联企业广泛开展各领域合作。

穿越公司现拥有大中小型进口钻机16台。拥有泥浆回收系统、柴油发电机、泥浆泵、推管机等配套装备设备270台(套),是目前国内装备最先进、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管道穿越专业化公司。现已在国内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广阔市场网络;在国外成功进入到非洲、中亚、东南亚、中南美等地区10余个国家的定向钻市场。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穿越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快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由2名管道专家、3名局级专业技术带头人、32名公司级专业技术带头人、15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名高级技师、15名关键技能带头人组成的人才队伍,聘有集团公司钻井专家、泥浆专家作为顾问,并与高等科研院所以及国外专业化公司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一支“不唯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技术服务团队,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

使命延伸梦想

穿越人的梦想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不断创造定向钻长距离、大口径、复杂地质的新业绩。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泰兴—芙蓉段管道贯通后,将充分发挥LN G调峰作用,对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在施工前多次召开多层面专家会议,对穿越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海事、水利、港口部门的协调沟通,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穿越公司精心挑选施工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骨干,调配500吨美国进口D D -1100钻机,并对施工重要工序和施工难点进行大量调研和理论计算,反复查找穿越工程各施工工序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从钻具的选择、泥浆方案的确定、钻进工艺的优化与控向参数的确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论证,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工程3月21日开钻,4月9日导向孔对接成功,5月19日15时管线具备回拖条件,经过37小时地下连续穿行自长江南岸破土而出,5月21日4时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石油管道人手中诞生。

“这是中国定向钻穿越史上的一次革命,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定向钻事业又一次实现了重大突破。”穿越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管道局穿越公司将以此为新起点,向更长距离定向钻穿越工程以及滩海、山体等定向钻穿越领域发起冲击,持续拓展定向钻非开挖技术应用范围,为建设美丽中国、环保中国贡献力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在广袤的平川上,在巍峨的高山下,在深邃的江河边,穿越人的身影那样挺拔矫健,他们瞄准“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地实现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来源:经济参考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