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南京江宁地下管线入数据库 故障可精确定位

发布人:朱文鉴 2013-05-03

昨天,南京江宁住建局将经过标准化测绘的地下管线图交给紫金江宁科创社区,这标志着江宁区的所有地下管线数据全部纳入到该区管网数据库中,以后在进行地下管线故障检修时,可以精确查到“病症”所在,不需要胡乱“剖”路查病症了。

利用探测仪找到地下管线

在我们每天经过的道路地下看不见的地方,埋设着绵延众多的供水、供气、供电、电讯等不同管线,这些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被誉为城市的动脉,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 而如今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既为我们的城市提供各种便利,但也存在着管控难、管养难的问题。

“应用这种电磁感应探测仪,根据地下管井的位置依次探测,我们就可以找到那些埋在地下的管线,”江宁住建局测绘管理科科长刘西岭指着一个管线探测仪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江宁开始全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当时主要采用的就是电磁感应的探测技术,通过管线探测仪向地下发射一种电磁信号,根据反馈的信号确定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再通过GPS定位将这些探测点连接起来,就可以绘制出地下管线的埋设线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测绘人员采用磁偶极感应法、直连法、50HZ法等不同方法,再结合供水、供气、供电等不同类型管线井的位置,就能够将交错的地下管线一一梳理出来,绘制成图。

两年摸清地下管网分布图

“去年,我们已将地下管线的管理纳入政府考核,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刘西岭科长说道,如今江宁各地施工的管线竣工图最终都会在这里备案,有了这些动态的信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地下管线的管理机制也变得健全规范。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早日摸清全区地下管网的分布现状,两年来,江宁区住建局组织的测绘人员走遍大街小巷,采集管线点30万个,完成了7684公里的地下管线探测,布设图根控制点4743个,制作管线图4611幅。同时,每年新增和变动管线数据200多公里。如今,江宁区已经率先在全市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刘西岭科长介绍,“数字管线”是地下管线管理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各部门的互通互联互用。“比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引用共享的现有管线数据作为辅助参考;市政部门在进行挖掘施工时,能够随时调取管线数据,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安全事故。”


链接
南京正在全力普查地下管线

对于市民关心的南京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建设,扬子晚报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规划局了解到,南京主城446平方公里区域的地下管线“电子地图”平台已经建成,不过相关数据还在补充之中。目前信息库中地下管线的最新数据包括20平方公里的河西地区以及3平方公里的栖霞示范段。

“南京的地下管线复杂程度超出想象,有的管线甚至是清朝的。”对于何时南京的地下管线“电子地图”信息能够囊括全市范围,南京市规划局测绘管理处相关人士直言目前信息采集的难度非常大。他透露说,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要求,南京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的范围是西北至长江(含江心洲)、南至秦淮新河、东至青龙山二环约446平方公里的区域。管线种类包括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液化气、工业、电力、电信、不明管线以及驻宁部队管线和过境的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管线等。按照目前的计划进度,地下管线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分为2—3期建成,目前已经完成的是两块示范段的建设,分别是河西20平方公里、栖霞3平方公里,这两段示范段已经基本完成,从排查的难度来看比预想的要复杂。

而根据该“电子地图”信息库的建设作用,以后地下管线数字化信息平台,有关企业单位施工前都可以来查看,然后审批、建设。此外,还要建立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添加一根管线,都确保数据及时更新。管线建设好后,还有望建立免费的共享服务机制,供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查看。

来源:扬子晚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