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坤软件副总裁邓幼莺介绍,这一项目集成了地下管线探测、计算机、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简单来说,这一平台的搭建要通过“三步走”。
第一步是建立数据库,将埋在城市地下的电力、信息与通信管线、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和工业管线等信息登记入库,“包括管道的铺设单位、使用年限、材质,采购成本、安装信息等。我们根据信息绘制出二维的地理图和三维的实景图。”技术人员说,数据库建成后,只要鼠标一点,管线的信息、位置一目了然,有的地段下面同时铺设了几层管道,在电脑上也显示得清清楚楚。
光有数据库还远远不够,要想更好地管控,必须让这些数据“活起来”。邓幼莺说,第二步就是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控制平台,梳理各类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情况。“哪家单位需要开挖、铺设,须统一向这一平台提交申请。另外,所有管线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再到竣工的运行动态,也由相关部门定期上传到平台,这样管线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在平台上都得以反映。”
最后一步,就是“管理”。据介绍,平常管控平台收到申请以后就可以进行统筹规划,“举个例子,比如电信线路希望3月铺设,煤气管线打算5月。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和他们协商,能不能都将工期挪到4月,避免马路在短期内的反复开挖。”邓幼莺说,通过在关键的管线阀门位置装载压力、气味等测试仪器,一旦管线发生泄漏,平台能够立即得到消息,预警的同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通知相关部门,为处理、救援提供信息等。
据了解,南京城市地下埋设的管线多达31种,总长约4万多公里。从2011年开始,南京市就着手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包括朗坤在内的多家软件企业都在参与建设城市管线智能管控平台。据有关方面透露,这一平台有望在今年上线试运行。由于目前管线责任单位众多,如何将管理集中到这个一体化平台上,还是个巨大的挑战。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