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正定新区15公里综合管廊完工

发布人:朱文鉴 2012-11-27

近日,记者从正定新区了解到,自2010年正定新区起步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新区以优化环境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倾力推进效能革命,全面加快了项目建设。目前,北京南大街、西藏西大道等8条路段已经通车,重庆南大街等4条主干道综合管廊完工。

新区主路网框架初步形成

据介绍,正定新区起步区内,道路规划分为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道路系统主骨架为“四横四纵”结构。“四横”为西柏坡大道、迎旭西大道、隆兴大道和河北西大道;“四纵”为:重庆南大街、北京南大街、天津南大街和上海南大街。目前,北京南大街、西藏西大道等路段通车,初步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主路网框架。

同时,重庆南大街正在进行慢车道基础路床整形,上海南大街正在进行周汉河桥梁节点施工,西藏西大道部分路段已完成沥青炒油作业,迎旭西大道正在进行两侧市政管网铺设。

15公里综合管廊已铺设

在上海南大街上,一个月前还破路进行着地下管廊施工,而如今路面已经全部平整完毕。除此之外,重庆南大街、北京南大街、迎旭西大道等主干道综合管廊也已全部完成,共计15公里。

据介绍,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目前,全国仅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拥有。正定新区起步区管廊总长度为22公里,工程总投资为11.4亿元。

     省会正定新区正在施工的综合管廊进展怎样?正定新区那么多条大宽马路是否修好,是否已四通八达?这些工程进展备受市民关注。

     昨日,记者去正定新区探访得知,这里的八条道路已经主体通车,刚刚完工的综合管廊内部也首次曝光。

■昨日,综合管廊内,施工人员在对墙体进行抹缝、找补

■昨日,正定新区重庆南大街,施工人员躺着焊接不入“廊”的燃气管道

■ 已完工15公里 目前国内最大   

     正定新区的综合管廊从建设伊始就备受关注。正定新区建设部门介绍,新区起步区的6条道路下方将建设综合管廊,共长48公里。目前,重庆南大街、北京南大街、上海南大街下方的综合管廊已完工,总长15公里,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综合管廊系统。

     昨日,记者在北京南大街、上海南大街发现了不少综合管廊的入口,都已封住了,周围还有不少沙土。

     在重庆南大街,记者看到两个高高耸立的铁塔。这是什么?待走近了,记者发现塔旁是综合管廊的入口,而且这个入口是打开的,里面隐约传出敲击声。

站在入口上方的路面上往下看,综合管廊看起来有六七米高。记者翻下沙土坡来到入口处,准备一探究竟。

■ 土建基本结束 最宽处七八米   

     “你们真幸运,还能找到入口,目前综合管廊只留了这一个入口,其余都封住了。”刚走到综合管廊入口,记者就遇到几个施工人员。在他们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俨然巨大地下隧道的综合管廊内。

     一眼望去,综合管廊内黑洞洞的,好像没有尽头。借着手电筒的光亮,记者看到,里面最宽的地方有七八米,两辆汽车能对头开。

     “里边长着呢,几条综合管廊都连着,走半天也走不完。”施工人员黄师傅说。

     记者看到,目前综合管廊的土建施工基本完毕,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抹缝、找补工作。综合管廊墙壁为混凝土结构,地面很平整。每隔十几米都能看到墙上焊有铁片。“这是为以后架线做准备。”黄师傅告诉记者。

在综合管廊内的拐角处,留有一个三角形的小池子。“这是蓄水池。”黄师傅说

■ 除三种管线外 其他全进“廊”      

     据正定新区建设部门介绍,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目前,全国仅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建有综合管廊系统。

     “综合管廊建成后,可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开挖道路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也能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正定新区建设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还可以降低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当然,建设综合管廊减少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还可以有效节约城市用地。

     据介绍,综合管廊底部距离地面平均深度约8米,有的地方还会更深;综合管廊顶部距离地面2~3米。将来建成的管廊仓高4米,宽近8米,分为水仓和电仓两部分。

     水仓内一侧上方是给水管线,给水管线下方为再生水管线;给水管线上方为预留管道,用于将来管线增容后放置。水仓另一侧是供热管网,供热管网直径为1米。

     未来的正定新区,除燃气、雨水、污水之外的其他管线,几乎全从综合管廊通过。给水管、中水管、供热管、电力管线(含110kv高压)、通信管线以及考虑预留的其他管位,都将纳入综合管廊。

来源:燕赵都市网、河北青年报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非《开挖技术信息网》观点。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上海科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CSTT)
技术支持:上海攸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