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非开挖”技术普及面临一大瓶颈:由于精确定位技术不够完善,造成新铺设的地下管线缺少准确的定位标注,相关资料缺失,令以后的非开挖施工难以为继。上海“非开挖”施工占掘路工程的比重从2000年的0.2%发展到2008年28%左右,8年间提升了140倍。但在去年,这一比重降低到了16%左右。虽然这与当年道路开挖量达到历史最高峰有关,且不少管线施工项目结合道路改造工程一同实施,导致“非开挖”比重有所下降,但该项技术自身遇到了瓶颈制约,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上海各类地下管线的总长度以达到了11万公里左右,地下各类管线分布稠密。“如果对先前铺设的管线位置不明了,一旦碰坏施工管线,直接经济损失动辄就高达上百万元,这还不包括其它影响。”市政专家表示。
文章来源:新闻晨报